这些研究结果告诉你居家适老化改造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的一项工作,在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时,工作人员都会介绍说“这是一件惠及老年人家庭的大好事”,但具体“怎么好”、“好在哪”,往往缺乏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实际上,国内特别是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已经开展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揭示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作用和意义提供了有力支撑。笔者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形成了这篇专栏文章,希望能够以相对通俗易懂的形式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认识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价值所在。既往研究主要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类实验和质性研究等方法围绕居家适老化改造的作用与影响开展实证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居家适老化改造无论对老人、家庭还是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意义①:营造安全环境,预防跌倒事故居家适老化改造最为突出的作用在于能够有效提升环境安全性,预防老年人跌倒受伤等事故的发生,减轻他们对跌倒的恐惧感,提升自我感知的环境安全感,增强跌倒高风险人群的自信心。对于有反复跌倒历史的老年人而言,改造效果尤为明显。在众多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当中,由作业治疗师提供的居家适老化改造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德国学者Nikolaus和Bach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对两组老年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其中实验组的老年人家庭在观测开始前接受了居家环境改造,而对照组没有。结果显示,观测时段内实验组老年人发生跌倒事故的概率比对照组降低了31%;居家环境改造对于过去1年有2次及以上跌倒史的老年人而言预防效果更佳明显,观测时段内实验组老年人发生2次以上跌倒事故的概率比对照组降低了37%。美国学者Stevens和Lee对太极拳、奥塔戈运动计划、用药管理、补充维生素D、白内障手术、戴眼镜和居家环境改造等7种防范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措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其中,由作业治疗师实施的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最大程度地惠及老年人群。意义②:增强身体机能,提升自理能力大量研究表明,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增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帮助他们克服日常生活当中的困难,提升自理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降低因身体机能衰退而不得不接受长期照护服务的几率。美国学者Stark对29位老年人实施了个性化的居家环境改造,具体涉及安装扶手、设置坡道、增设照明灯具、提升坐便器高度等内容,并在改造前后运用专业评价工具对老年人的居家环境满意度和居家活动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居家环境改造前后,老年人的满意度和居家活动表现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Oaks在其硕士论文中探讨了居家环境改造对低收入老年人作业活动参与状况和安全性的重要意义。研究以15名低收入老年人为样本,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居家环境改造前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状况、经历和感受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家环境改造能够显著提升低收入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参与性和安全感、减轻他们对于跌倒的恐惧感、降低接受长期护理的风险。意义③:促进身体健康,提升幸福感受一些研究显示,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具体体现在减轻疼痛感受,减少功能障碍,提供康复支持等方面,有助于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另有研究证明,居家适老化改造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心理健康。美国学者Szanton等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对包括居家环境改造在内的多维度干预措施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这些干预措施在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和生活质量(QOL),减轻跌倒事故危害性(Fall efficacy)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ENABLE–AGE项目对高龄老人群体住宅状况与健康老龄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样本来自瑞典、德国、英国、匈牙利和拉脱维亚等5个国家的1918名年龄在75-89岁的老年人。研究结果显示,居住在无障碍的家庭环境当中且认可家庭环境适用性和意义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更加独立且更有幸福感。意义④:延缓机能衰退,实现原居安老无论是对于普通老人还是认知症老人而言,居家适老化改造对于实现原居安老(Aging in place)都具有积极意义。适老化改造不但能够通过提升家庭物理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延缓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进程,支持老年人在自己的住房当中居住更长的时间,而且能够强化“家”这一地点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日本学者Mitoku和Shimanouchi对547名65岁以上不同程度失能老年人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显示,与没有进行过居家环境的老年人相比,进行过居家环境改造的老年人在接下来几年的死亡率明显更低,据此推测,居家环境改造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和护理等级提升的进程。Hwang等学者通过对376位英国老年人样本数据的分层回归分析,对老年人原居安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老年人是否进行居家环境改造对其实现原居安老具有显著影响意义⑤:支持居家护理,减轻照护负担相关研究表明,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通过硬件设施取代部分照护服务,对老年人自立生活起到支持作用,减少老年人对居家照护服务的需求量,提高照护者的自我效能、减少不安感受。对于医疗护理人员等正式照护者而言,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加适宜的护理服务工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服务效率。而对于家人、志愿者等非正式照护者而言,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支持作用更为显著,能够有效节约他们的照护服务时间,减轻照护负担,一些原本由于家庭照护负担过重而放弃工作的非正式照护者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澳大利亚学者Carnemolla和Bridge对157名经历了居家环境改造的老年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合理的居家环境改造能够显著减少老年人的居家照护服务需求,节约42%的照护时间。进一步分析表明,居家环境改造对于缩短由亲友提供的非正式照护时间的效果(46%)比缩短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的正式照护时间的效果(16%)更为显著。意义⑥:高效利用资金,节约公共开支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跌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大幅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开支、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恶劣的家庭居住环境是诱发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改善家庭居住环境,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节约公共开支,避免经济损失。一些研究通过数据测算和对照实验等方式对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成本-收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居家适老化改造有助于减少现有的居家照护支出、节约因跌倒等事故造成的医疗照护开支、促进社会福利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在老年人预期寿命之内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高于改造成本,并且在相同成本投入的情况下,效果优于其他干预措施。对于有过跌倒历史的高危人群,居家适老化改造的收益-成本比例更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续改造的实施,这一比例还将继续显著增长。因此,居家适老化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更加经济有效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正式护理服务,或作为护理服务的一种补充,有助于节约社会福利和公共卫生开支。新西兰学者Keall及其团队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的方式对居家环境改造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经过改造的居家环境相比,在经过改造的居家环境中跌倒一次所造成的开销要少33%。居家环境改造所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至少是改造成本的六倍以上;对于老年人群体而言,这一效益与成本的比例将至少翻一番;而对于有跌倒史的老年人而言,这一比例将再提升60%。
英国学者Heywood和Turner在一篇研究报告中算了一笔账:在当地,实施居家环境改造的平均成本约为6000英镑/户,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 居家环境改造能够支持老年人尽可能长时间地居住在家中,缩短入住养老机构的时间,节约机构养老开销:统计数据显示,1位老年人,少住1年养老机构,可节约26000英镑。② 居家环境改造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居家照护需求,降低相应的服务开销,根据改造程度和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不同,每人每年可节约1200-29000英镑。即便算上改造成本,总开销也会显著降低。一次常规的居家环境改造可以发挥5年以上的作用,但如果把相应的改造成本用于购买能够发挥类似作用的居家照护服务,按照每周6.5小时计算,仅能购买1.25年。由此可见,居家环境改造的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③ 居家环境改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老年人因跌倒而骨折,以髋关节骨折为例,每避免1例可节省28665英镑的治疗费用。④ 居家环境改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居家意外事故的发生率,进而减少应急处置力量和设备(如医护人员、急救车等)的配置需求,据估算,在这方面节省的经费开支可达400万-4000万英镑。⑤ 居家环境改造有助于减轻老年人的身体不适症状(例如,相关研究显示,可减少约50%的疼痛症状),进而节省相应的医疗开销。⑥ 居家环境改造不仅利于老年人的安全健康,还有助于改善照护者的身心健康状况,节省相应的医疗开销。例如,合理的居家环境改造可大幅降低照护者在照护服务过程中造成肌肉骨骼损伤的概率。除此之外,居家环境改造的效益还体现在一些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地方,包括提升老年人、照护者和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保持老年人的尊严和自主性,等等